倾听心声打开心扉,让学生健康成长-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


——“心事”信箱亮相小学校园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

成年人有烦恼的时候,会通过各种社交方式去倾诉,小朋友们有没有心事呢?他们去哪里倾诉呢?德州多所小学设置“心事”信箱,那些没法和爸爸妈妈说的小心思,有了倾听的“树洞”。

打开信箱,一张张“一句话心事”小纸条掉出来。原来,小学生的心事很简单——“我想让爸爸妈妈陪我玩儿一天”;小学生的心事很温暖——“我想让爸爸陪我去看奶奶”;小学生的心事很单纯——“希望老师选我当护旗手”;小学生的心事很苦恼——“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平凡”……

校园开设“心事”信箱,收到不少“戳心”来信

记者了解到,目前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德州市北园小学均在校内设有“心事”信箱,学生随时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将自己的心事“邮寄”出去,学生自主决定写不写真实姓名,但要标注好年级,以方便回复。收信人是校长、心理健康工作室老师、大队辅导员,他们会定期以公开信、面对面聊天、广播站、主题班会等形式,给学生们“回信”。

“去年秋季开学我们开设了‘心语信箱’,一年间收到了很多来信,大部分‘信件’是一句话小纸条,有些小纸条是低年级学生写的,上面还标注了拼音。”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马丽老师是该校沐光心语教育工作室负责人,有些纸条让她记忆很深,比如“我想学画画,妈妈非让我学跳舞”“希望老师选我当护旗手”“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平凡”……

德州市北园小学“心事”信箱已开设3年,校长王芳收到了不少“戳心”的来信。“有学生写信说‘我想让爸爸妈妈陪我玩儿一天’,我看到信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孩子一定很渴望被关注、关心,他把信箱当作‘许愿池’。还有学生写‘我想让爸爸陪我去看奶奶’,很多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上小学后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但回去看奶奶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是孩子最暖心的愿望。”

“一句话心事”反映了很多共性的问题,虽然在成年人眼里都是“小事情”,但孩子们却迫切想听到老师们的回复。老师们通常两周打开一次信箱集中回复,会在其中发现有些笔迹相同、内容一致的小纸条,说明孩子已经多次投信,老师在回复时会优先、重点回复这些“心事”。

马丽老师在回复“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平凡”时,熬夜写了一篇演讲稿《羡慕别人不如完美自己》,在班会时朗读给学生们,发动学生们写感受,并将回信张贴在校内宣传栏,以此感染激励那位写纸条的学生。

给孩子一个“树洞”,写信过程也是自我疏导

总结学生们的来信,马丽老师发现,学生的心事按照不同年级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事主要是同伴交往,最让他们苦恼的是“我没有朋友”或“同桌不和我说话”。三、四年级的学生则苦恼于情绪管理,会因为没有取得好成绩懊恼,也会因为小挫折而自卑;五、六年级的学生迎来第一个认知转折期,信件内容涉及到家庭教育、情感问题,会写一封比较长的信,还可能会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自己遇到的问题。

心理学上认为“察觉即疗愈”,邮箱是一个“树洞”,写信是最常用的个体心理疏导方式,对于内心有比较深烦恼的学生来说,在写信中能够发现、梳理、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信件写完、邮寄后,也会感觉自己轻松了不少。

校长、老师们的回信都会在公示栏展出,部分回复还会制成校报发给学生传阅。“经常能看到学生长时间站在公示栏前读回信,或者认认真真读校报,他们中一定有那位寄出信的学生,也一定有不少遇到相同困扰的学生。从他们读信的专注度上,我相信这些回复是能够帮助他们疏解烦恼的。”马丽老师说。

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大多来自特殊家庭

来信中也偶尔会出现几封需要校长、老师高度重视的信件。前段时间,王芳在信箱中将一封长信单独拿出来,反复读了多遍,思量多时,才拿起笔写回信。信件是一名高年级小学生寄出的,他的家庭曾出现过因学习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孩子,这件事情是全家人的心结,家庭氛围十分压

抑,他极力想避免悲剧重现,却总感觉像是命运捉弄,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学习压得“喘不上气”。

“这个学生的来信中还举了几个小例子,我看完后感觉很压抑,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需要一个发泄出口,内心需要一束光照进来。”王芳认真分析这封信背后的心理动机,制订了疏导方案,然后通过学校广播站、升旗仪式、校长面对面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向学生传递勇于面对、积极向上的观念。

王芳介绍,信箱开通至今已有3年,虽然大部分信件都是在诉说“小愿望”“小烦恼”,但其中也确实出现过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心理情况。分析这部分学生的特点,他们大多来自离异家庭、二胎家庭、不和谐家庭,容易出现自卑、压抑心理。

为此,学校以“心事”信箱为窗口,开展了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开展学生心理筛查,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定期举行主题团建,使同学间更加团结友爱;家校携手举行“心理文化艺术节”,请家长进校听孩子们的心里话。

重视孩子“小心事”,家长应给予更多高质量陪伴

“以往我们常听到‘七岁八岁讨人嫌,九岁十岁绕两年’,把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问题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不听话、不懂事、叛逆。随着我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越来越多,越发现家长、老师必须积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王芳介

绍,绝大多数孩子表现出的行为,都与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遇到的个性事件有直接关系,找到关键突破口,很多学生身上看似出现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对小学生来讲,家长的高质量陪伴,是让孩子阳光快乐成长的基石。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知识,而是将用心陪伴融入日常小事,当孩子在读书学习时,家长不玩游戏、不看电视;晚饭后全家人一起散步、运动;夫妻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和孩子平等对话,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家长保持学习、向上的态度,了解孩子正在接触的新鲜事物……

采访最后,王芳呼吁每个家长都不要忽略孩子出现的“小心事”,放任发展可能造成追悔莫及的后果,家长们的积极关注,可以让孩子在成长中少走很多弯路,那些被治愈的小情绪也将温暖孩子一生。

德州新闻网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的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ag九游会j9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