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小学生暑假生活开始了,这也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暑假。没有了沉重的作业负担、没有了满满当当的语数外辅导班,孩子们的暑假该怎么安排呢?
对此,记者采访多位学生、家长、教师,发现今年孩子的暑假清单中“运动健身”是重头戏,“动起来”将是学生们今年暑假主旋律。
运动类兴趣班成家长们“首选”
往年暑假,是学生、家长眼中的“弯道超车”时间,学生每天上学科类辅导班是暑假生活的常态。但“双减”政策要求,暑假不开设学科类校外辅导,家长们的注意力是否会转向兴趣班?
根据德州市石芦街小学三年级一个班级的调查问卷情况,48名学生中有22名学生在暑假没有报任何兴趣班,仅有2名学生报名了3个以上兴趣班。“让孩子们自己安排暑假时间”,渐渐成为家长共识。家长赵先生介绍,他为孩子报名了轮滑班,主要是考虑到孩子在校时每天都有固定的运动时间,每周有两节体育课,而暑假轮滑班的课程安排与运动强度基本与孩子在校时运动情况相符。和赵先生持相同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选择的运动类兴趣班多为每周两节课,既能让孩子保持适度运动量,又不会过多占用暑假时间。
在这个班级孩子们报名的兴趣班中,有11名学生选择了运动类兴趣班,这一比例与常年占据“兴趣班之首”的音乐、舞蹈班人数基本持平。在“家长认为孩子暑假更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哪方面”问题中,“运动健身”基本上是每个家长的必选项,其次是学习阅读、兴趣培养、社会实践。可见,运动锻炼是家长对孩子暑假生活的最主要目标。
培训机构针对暑期推出“速成班”
在暑期传统特色培训课程如期进行的过程中,不少培训机构也在探索新的培训模式,而这样的培训可以说是为暑期“量身定制”的。
记者在德城区一家艺术培训机构了解到,除了进行传统的音乐、美术、口才、舞蹈等特色培训外,他们还开
设了“暑期速成培训班”,葫芦丝、吉他等相对接受度高、学习难度低的课程被列其中。该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速成培训班”是应一些家长的要求开设的,每个速成班能招收40至60人。
除了“速成班”外,利用暑期给孩子开展艺术培训的家长也很多。“钢琴、古筝等热门专业到目前为止,新增加的学员均在50人左右。”该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天衢路上一家书法培训机构记者看到,不少家长正在咨询报名事宜,家长们的报名热情远比往年高涨。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家长,他们均表示,暑期孩子书写的作业比较少,空闲的时间相对多,“让他们来学习自己喜欢的特色课程,既是对上一个学期学习后的放松,也能掌握一项特长,更能减少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一举三得。”
不少家长坦言,这样的暑假既是为孩子减压,也是为家长减压。“双减”后的暑假,作业少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特色课程多了,这或许真的是为孩子的素质教育打开了一扇门。
体能类特色课程成暑期“新宠”
除了传统的特色培训,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各类体育类暑期培训班越来越受到青睐。
记者在城区一家体能训练中心看到,老师们正在对暑期进行排课。体能教练曹小宇告诉记者,这里专门针对3至12岁的孩子进行体能训练,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体能训练的强度也会不断上升。“目前报名暑期班的孩子有十多个,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体能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报名长期体适能锻炼的孩子比较多。”曹小宇认为,90后家长对孩子体能训练的认识更为突出,他们更青睐科学提升孩子的体能。
除了从家长的意识上,还有不断增加的体适能类训练场馆,也佐证了大家对锻炼孩子体能的认可。“我们是德州第一家体适能训练中心。2019年至今,德州已经有十几家这样的训练场地,可见大家对体能训练的认知度在不断提升。”曹小宇说。
此外,记者在德州市浅水潭游泳培训基地看到,不少学生已经开始了暑期游泳课程,总教练魏健告诉记者,这几天前来报名学习游泳的学生非常多,目前正在排课。“暑期的学生比较多,尤其是今年,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来学习游泳。”魏健说。目前报名还在持续,人数也不断上升,他们会根据报名的人数增加课程。
给孩子报名学习游泳的以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为主,不少家长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调皮,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不能够准确判断,容易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学习游泳、掌握防溺水知识很有必要。
考试改革促使家长重视艺体教育
家长如此重视体育教育、艺术教育,也与现阶段教体部门倡导的教育愿景不谋而合。
根据德州市“十四五”教育和体育发展规划(草案征求意见稿),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出硬杠杠,指出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到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能发放毕业证书。
该规划还指出,深化体育科目考试改革,初中、高中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推行“运动参与 体质健康测试 运动技能测试”方式,逐步提高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分值,并对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体育免修学生合理赋分。目前,教体部门正对中学体育科目考试改革进行讨论与调研。
规划还特别指出“实施游泳普及行动”,到2025年每一名中小学生均能基本掌握游泳技能。目前,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德州市实验小学春晖校区、德州康博小学等校均已在每学期安排规定游泳课程,确保小学生掌握此项技能。
在艺术类学习方面,自2022年秋季学期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采用“过程性评价 专项测试”方式确定考试成绩。逐步将艺术类科目纳入高中阶段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或将艺术科目成绩作为考生录取限制条件使用。
今后,德州教育将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包括身体素质、健康素养、人文艺术素养、劳动素养等方面,无论是学校教学还是考核方式,均要向此目标靠拢,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花钱也可以过有意义的暑假
从“一位难求”的学科类辅导班,到如今火热的艺体类兴趣班,也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们在假期的竞争有增无减,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内卷”的赛道。
对此,记者咨询了多位中小学老师,他们表示:不花钱也可以让孩子过有意义的暑假,各学校已经分年级为学生制定好了假期作业,保质保量完成暑假作业,足以让孩子暑假过得生活充实、愉快。
在黎明小学的暑假作业清单中,老师为每个年级的学生制作好“运动打卡表”,学生需要填写每天运动时间、运动项目,这项记录需要每日发布在班级群内接受老师监督。德州市东风东路小学将“寻访红色足迹”“亲近大自然”“做一次小小志愿者”加入暑假作业,希望学生们亲身去感受,实地学习,在假期扩宽眼界。新湖南路小学设置“我是金牌小导游”暑假作业清单,低年级学生用摄影作品来讲故事,记录成册,高年级学生通过ppt图文并茂地展示自己游玩过的地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同时,今年暑假,各校还将组织举办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比赛、技能展示、健身科普、亲子体育活动等主题活动,暑期中或暑期末开展一次运动成果展示,让孩子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自信与成就感。
此外,近年来,德州越来越多公共体育设施投入使用,家门口的“运动场”也为家长暑假带娃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除了运动健身,还有不少学生来到“家门口的图书馆”。连日来,中心广场明德书屋等多处图书馆,均是一开门就迎来了大批“小书迷”。
“无人看娃”的尴尬依然存在
在记者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道出了自己的担忧,“两个月的时间,没人看孩子是最大的困扰”。在调查问卷中,全班48名家长中有10名家长暑假期间需要带孩子上班,3名家长让孩子独自在家。“我询问过孩子愿不愿意上辅导班或者托管班,孩子觉得在托管班学不到东西,还很不自由,更愿意跟我去单位。”家长齐女士说,她是一名会计,工作多而且需要专心,即便孩子在身边,也基本顾不上。“暑假期间,我们把孩子送回老家,虽然安全,但是姥姥对她百依百顺,常常一整天都是看电视,她本来就近视,这个假期过去不知道要加重多少。”家长刘女士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暑假是孩子的放松时间,家长也想尽力为孩子将假期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却很难实现。
在调查问卷关于“您期待孩子暑假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一问题上,有近一半家长写道“希望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还有十多名家长提到“希望社区、学校等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假期提供‘官方带娃’服务,既保证孩子安全又可以在假期有所收获”。
社区探索暑期“带娃”新模式
解决孩子暑期托管难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从去年开始,德城区63个具备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社区,已经尝试开办公益暑期托管班,社区内有活动室、读书角,一般可同时容纳20多个孩子,今年,这些社区将根据家长们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关服务。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不少社区都在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暑期特色服务。德城区新华街道宣传办工作人员王玉璇告诉记者,新华街道整合辖区学校、社区、共驻共建单位资源,启动“公益性 基础性 拓展性”暑期托管服务,让孩子们从“没人管”到“有人管”再到“管得好”。定期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消防知识宣讲”“亲子健康讲座”等公益性主题教育;建立“红色书屋”,让孩子们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等,让孩子们在特色课程中度过有意义的暑假也成为社区探索的一个方向。
德州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红丽告诉记者,他们中心今年和培训机构合作,开展青少年益智项目公益课程,目前正在招募中。“课程分为两期举行,分别在7月和8月,每期在20天左右。课程全部免费,辖区内困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可报名。”周红丽说,“开设公益课程是在帮助解决辖区部分家长上班无法带娃的窘境的同时,让孩子的暑期能够更丰富。”她坦言,社区在不断探索暑期公益课程的新模式,让孩子在放假的同时,能够汲取更多丰富的知识。
不少家长对于社区的特色“带娃”方式表示赞同,“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长无法带娃的困境,多样的公益课程也让孩子愿学、乐学。”这些社区力量的加入,也为进一步实现暑假“官方带娃”提供更多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的解决方案。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南 俞荣 摄影 高家辉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