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读。高考结束后,长期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放松。有学生开始彻夜打游戏,有学生失眠焦虑,还有学生竟开始学着抽烟喝酒……心理咨询师提醒,高考后是学生出现心理波动的集中期,放松变成放纵,不仅伤身,更会埋下心理健康隐患。
心理咨询师建议考生,从“梳理总结”“规律作息”“合理移情”“理性面对”几个方面平稳度过考后心理波动期。
案例:高考后,从“嗨”得精疲力尽到“丧”得彻夜难眠
“高考冲刺的时候,每天熬得眼睛酸,当时我们经常用‘高考后一定彻底疯一场’来激励自己。高考结束后,我觉得解脱了,从当天晚上开始,我就开着电视、听着音乐,还打着手游,爸爸妈妈可能觉得我这段时间辛苦,就没有过多干涉。”高考生婷婷(化名)说,她一定要把自己累到精疲力尽才会睡觉,虽然第二天生物钟还是会让她按时醒来,但好像是逆反心理作祟,她故意要和自己的生物钟反着来,以此来宣泄自己备考时的压抑和紧张。
就这样折腾了两天,婷婷突然觉得这样很没有意思,而且也很想走出房门出去转转。和同学们打了几通电话后得知,大家或者已经报名去驾校学车,或者正在计划出游,或者四处找兼职体验生活,根本没有时间出来逛街、看电影。对比之下,婷婷觉得自己的生活太无聊。
从高考后的第三天开始,婷婷陷入了焦虑、懊恼,她总不由自主地回想自己在考场上没有发挥好,继而想到高考成绩公布时,同学们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自己很可能没有学上,还有可能从此和这些朋友失去联系。这样想着,婷婷开始彻夜难眠。
分析:高考前后生活状态的巨大反差,使心理问题集中爆发
“高考后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期,学生从高三长期的高强度紧张状态,突然变成松弛状态,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心理落差和生活状态的改变,让许多考生难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还有部分考生会牵连出许多压抑中的心理问题,出现严重的‘考后后遗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明芳介绍。
此时,考生出现悲伤沮丧、焦虑茫然、放纵补偿的心情,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均可以视作正常现象。学生、家长要坦然面对,学会主动表达“坏情绪”和“小情绪”。
但如果考生长期陷入严重的心理冲突,比如吃不下、睡不好,持续情绪低落,甚至感到悲观,陷入自我否定,或者出现严重的生理紊乱,就需要引起警惕,说明考生目前承受的压力已经突破了他的心理防御机制。
建议:梳理总结,规律作息,合理移情,理性面对
韩明芳建议,平稳度过考后心理波动期,可以从“梳理总结”“规律作息”“合理移情”“理性面对”等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高考结束后,考生应花一些时间去梳理总结整个中学时间的生活,比如整理图书、写一写心路历程等。其次,考生要注意,高考虽然结束了,但不应该立即改变作息时间,应循序渐进让自己的身体适应新的生活规律,还可以在此期间,保持读书、练字等好的生活习惯。此外,给自己规划有意义的暑假生活,如参加社会实践、做义工等,也是合理移情的重要方式,可以缓解焦虑。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前后,还会出现一波心理波动。这需要学生、家长提前做好心理预设,理智看待高考成绩,科学填报志愿。一方面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性格特点,另一方面更多地了解自己可能就读的专业,了解未来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就业前景,让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成绩”,实现利益最大化。
此外,家长既可适度关注,但又不要过度卷入。要先留意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调节,避免成为“负性情绪输出源”,多认同孩子,多鼓励、多支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高考成绩,及时掌握和发现考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疏导纠正。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