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这届小学生挺牛,五年级孩子就可做一桌“全家宴”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张祺媛 摄影李琪
可乐鸡翅、水煮肉片、韭菜合子,再来上几个鸡蛋大的四喜丸子……一桌菜肴,色香味俱全,很难相信这些“高段位”菜品竟全部出自三年级小学生之手,而这些也只是德州市小学生劳动课上的冰上一角。
日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种菜、做饭、修家电,今年秋季起执行,消息发布后,一度冲上热搜。而其实,德州部分小学已将此项工作走在前列,每周一节劳动课,校园内开辟出菜园,专设“食育坊教室”,播种收获、炒菜煲汤,一位位“中华小当家”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样的成长教育“热气腾腾”。
小学生“厨王比拼”满桌“硬菜”
5月1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比拼”在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食育坊教室”拉开帷幕,参赛的12名选手都是该校三年级12个班级选出的代表,他们身穿小围裙、头戴厨师帽,站在专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操作台旁,正在检查厨具用品,俨然“厨王争霸”赛前的模样。
老师一声令下,小选手们择菜、切肉、和肉馅、备辅料……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一位正在做水煮肉片的小选手刀功了得,肉片切得薄厚均匀,放在一边稍加腌制,打开炉灶,热锅凉油,加入葱姜八角煸炒出香味,开大火爆炒肉片,随后加入清水,用盐、耗油等制出一碗“灵魂调料”,倒入锅内,顿时,麻辣香气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其他选手制作的“硬菜”也陆续上桌,可乐鸡翅、四喜丸子、蒜苔炒虾仁、海鲜菇炒木耳、韭菜合子……“小厨神”们信心满满地展示自己做的菜肴,并带着自己做的美食去教室内分享。
类似的“厨艺比拼”,学校常有举办。前段时间,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做菜是劳动作业的重要内容;金秋时节,学校菜园收获颇丰,学生们就地取材,现摘现做,将新鲜美味一网打尽;每年还会举行“厨王争霸赛”,京酱肉丝、油焖大虾、地三鲜、饺子馄饨应有尽有。
五年级学生可做一桌全家宴
“我闺女现在的厨艺,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年夜饭她是主厨。”五年级小学生魏静逸的妈妈介绍,11岁的女儿已经能做三四十道菜品,去年春节团圆饭上小露一手,做了清真鲈鱼、蜜汁鲍鱼、水煮大虾、木须肉等七道菜,其中自创菜“节节高”最受好评,黄瓜去心切段,装入玉米、虾仁,炒熟后平直摆盘,寓意生活富裕节节高。
魏静逸自小动手能力很强,爸爸妈妈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做饭,她就踩着凳子,给爸妈蒸好鸡蛋羹。当然,优秀厨艺的习得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她曾为了学习做凉皮,用五斤装的面粉,反复练习,连续几天,全家都在吃不太成功的“凉皮”,直到做出一张晶莹剔透的劲道凉皮,全家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年前,湖滨北路小学开设“厨房小当家”社团,魏静逸首批报名,有了老师指导,她做得更起劲了,曾在社团内完成包饺子、丝瓜粉丝扇贝汤、干锅土豆等大餐。
“我觉得做饭是一种乐趣,也很有成就感,尤其是我把做好的饭,送到辛苦一天的爸爸妈妈手中,特别自豪,我现在能照顾他们了。”魏静逸自豪地说,自己从学习做饭后,还学会了如何买到新鲜菜、怎么合理安排每日伙食。
“我知盘中餐”校园内开辟出菜园
除了做饭,《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也让家长们十分关注,“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可能连麦子、杂草都分不清,让他们去种菜有点难”。而其实,德州已有不少小学在校园内开设菜园,把劳动课设在田间地头,让学生真实体验“粒粒皆辛苦”。
10日下午,在德州市抬头寺实验小学校园内“菜园”里,各年级小学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正在地里锄地、拔草、浇水……
“之前在家里,父母担心我们干不好,很少让我们参与农活;现在通过劳动实践课,我不仅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农活,还懂得了‘五一前后种瓜种豆’等谚语的真正含义。”来自德州市抬头寺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安袁懿,正在小麦地里拔草,一会工夫,她就拔了一捧杂草。
安袁懿告诉记者,通过劳动实践课,她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更加懂得了珍惜粮食。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让学生们来到田间地头劳动,不仅仅是学习种地,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种子、认识劳动工具、了解种子的储藏,以及了解从古至今农业工具的演变,感受技术、时代的进步,是一套十分系统的学习。”德州市抬头寺实验小学校长王辉表示,学校从2019年开始,每年围绕一个专题展开户外劳动课程,今年的课程是小麦,播种、灌溉、守候,这期间了解二十四节气,收割过程了解粮食的储存方法。
此外,劳动教育的过程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读《史记》神农氏尝百草为人类带回种子,发明了陶器存储粮食;结合信息技术,搜集资料,了解世界各国粮食产量,饥饿人口,我国的粮食进口和出口等,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育不但要发展孩子的智力,还应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说道,种菜浇田、煮饭炖汤是一项生存技能,从一个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说,益处更多,做饭本身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教会一个孩子做饭,便是在引导他热爱生活,这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逐步开全“标准”课程为素质教育奠基
据了解,去年5月,德州市教体局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要开齐开足劳动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或每月设立劳动日。
该《标准》发布后,对于部分家长提出的“孩子受伤”“难以落实”等声音,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校长马瑞娟表示:“不要因为低估孩子的能力阻碍他们的成长,也请相信学校开全上好劳动教育课的信心。”
“三年前,我们在劳动课上开设烹饪内容,煮饺子的时候,家长赶到学校帮忙,怕孩子做不好。但事实证明,当我们教给孩子方法,他们会制造一个个小奇迹。现在,孩子们从揉面、和馅、包饺子、煮饺子,全流程做得都很好。”马校长说,“相信”也是一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助力。
短评
感受劳动课带来的无限魅力
伏特
劳动技能伴随一生、一生受用。
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发展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精细,给人产生一种错觉,用钱可以买来代替家务的电器,能雇来专业的工人,一些家长逐渐忽略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只专注于知识学科学习,导致不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掌握整理收纳、烹饪清洁等基本劳动技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独立的标准,是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独立生存的基础,也是有效提升个人自主能力、生活品质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劳动有助于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劳动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劳动是人实现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劳逸结合是提升工作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劳动除了解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以外,还能使处于高负荷状态的心神得到调节和放松。
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古今中外众多的发明创造中有很多是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的。这充分说明劳动中充满着知识,劳动技能充满着智慧。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操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劳动既是方法也是载体。